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10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人数共102名,从小学毕业成绩看,及格人数近50名,优秀人数7名,80分数段有17名,整体而言,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基础不是太差,只要多下工夫,还是很有希望,再者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他们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基于上述诸多因素,我设想采取如下措施:
二、具体措施
1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质,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数学的信心
有部分学生认为,有部分学生认为在小学就没学好数学,初中也就难学,主观上给自己戴上枷锁,对这样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消除包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应变能力。
2 采取注重尖子生带领中间,对学困生采取兵教兵之术,并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 在学有理数计算阶段,为提高计算能力,搞一次数学计算大赛。
4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若时间允许,每章之后,总结测验,及时查缺补漏。
5、,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6、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三、奋斗目标
1、努力提高数学整体成绩(及格率),并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优秀学生人数,特别是80分数段的学生,要极力争取。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集中在小学的水平,主要依靠老师的“讲”,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很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坚决落实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的。
二、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此处隐藏13960个字……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 , ,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 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0(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现的一节内容,是几何部分初步知识,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两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较少、较简单。而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采用观察、归纳、推理、验证的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对现实图形的探索活动中去。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过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是一节平面图形识别课,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本节课难度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简单的已知事实出发,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
活动经验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会进一步积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类比、合作交流法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走进情景,启动思维
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内容:
1、先独立阅读课本122页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1)说说哪些图形是多边形.
(2)试着说说多边形的定义,及对角线的概念.
(3)指出图4-22多边形的边、角、对角线。
2、先独立阅读课本123-124页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1)试着画一个圆.
(2)试着说说圆的定义,圆心、半径、圆心角、圆弧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的能力,又能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当堂检测:
内容:
1、从十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连出的对角线的条数是多少?
2、过某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5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3、若点P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不是顶点),再将点P与n边形各顶点连接起来,可将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分了不同的层次,这样会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学习吃力的学生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让优等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